瞧咱们普京大帝的“和平”新戏码:地是我打的,但你得自己滚出去
听说了吗?克里姆林宫的大老板普京,最近又给世界递了个“和平橄榄枝”。这橄榄枝的价码可不低:乌克兰的军队得从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四个地方,麻溜地、一兵不剩地全部撤出去。不仅如此,还得白纸黑字写保证,以后绝不惦记着加入那个什么北约。只要基辅那边点头哈腰地应了,咱们的“和平鸽”立马就能从莫斯科上空起飞,“立即”停火。
嘿,这话听着,怎么就那么有喜感呢?活脱脱一出“空手套白狼”的现代戏。仗打了这么些年,飞机大炮没能稳稳拿到手的东西,如今动动嘴皮子,就想让对方拱手相送?这算盘珠子,拨得真是震天响。让人不禁想起了阿Q,挨了打,却总能找到一套“儿子打老子”的精神胜利法。这回,普大帝是想在现实世界里,也给自己来上这么一出?
战场上拿不到的,想在谈判桌上用唾沫星子淹死对方?
从古至今,没见过这么便宜的买卖。想当年,哪个不是在战场上把对方打得稀里哗啦,鼻青脸肿,再把血淋淋的条约往桌上一拍:“签不签?”现在可好,战场上正僵持着,那四个州还有好些地方在人家乌克兰手里攥着呢,这就好比强盗刚进了一家院子,占了两个鸡窝,就对主人家喊话:“你把整个院子,连带那几只会下蛋的母鸡都给我,我就不砸你家玻璃了。”
这叫“漫天要价”。先把一个对方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抛出来,不是为了成交,而是为了把水搅浑,把谈判的起点拉到自己的“梦想清单”上。这是一种典型的“强人”政治心理学操作。甭管我实际上做不做得到,气势上绝对不能输。嗓门要大,调子要高,显得自己稳操胜券,胸有成竹。仿佛他不是在求和,而是在赏赐和平。至于对方接不接受,那是次要的,主要的是向国内外的“观众”们表演一种“我们随时准备和平,但我们绝不妥协”的强硬姿态。你看,不是我不想停火,是他们不识抬举嘛。
历史的镜子,照出的总是相似的鬼脸
翻开历史这本旧账本,这种“痴心妄想”的例子,简直能掉一地。当年的德意志第三帝国,在覆灭前夕,不也还在幻想着能和同盟国谈个“体面”的和平,保住一些抢来的地盘吗?结果呢?只等来了无条件投降。
这种要价的背后,往往藏着一种深刻的焦虑和现实的困境。战争是个无底洞,烧钱、烧人、烧国运。别看克里姆林宫那边嘴上喊着“经济稳中向好”,但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长久拖下去,对谁都是个煎熬。所以,抛出这么个“天价”和平方案,也是一种试探,一种心理战。万一对方被吓住了,或者内部出了乱子,自己不就捡了个大便宜?
这就像那些死要面子的“看客”,明明里子已经破烂不堪,面子却还要绷得紧紧的。普京的这个“和平条件”,与其说是给基辅开的价,不如说是说给俄罗斯国内民众和国际上那些“中立”看客听的。你看,我们热爱和平,是对方在无理取闹。这种逻辑,是不是和祥林嫂的絮叨有异曲同工之妙?只不过,祥林嫂的悲剧让人同情,而这种政治表演,只让人觉得滑稽又可笑。
基辅的回应:给阿Q一记响亮的耳光
果不其然,基辅那边的回应也是干脆利落:这是“最后通牒”,是“荒谬的”。泽连斯基总统说得更直白,这跟希特勒当年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没什么两样。
这回应,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,结结实实地抽在了“精神胜利法”的脸上。意思很明白:想让我们放弃土地和主权来换取你口头上的“停火”?门儿都没有。要谈可以,先把吃进去的吐出来,军队撤回你的国境线内,再来谈别的。
说到底,现代社会,终究不是靠嗓门大就能决定一切的。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,想靠几句狠话就弄到手,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。这种“我打你,你活该;你想还手,就是挑衅;我累了,你就得割地赔款”的强盗逻辑,在21世纪的今天,还能有多少市场呢?
不过,这场大戏估计还得演下去。毕竟,只要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有市场,台上的角儿就总得把戏唱完。咱们这些看客,且备好瓜子,继续瞧着吧。只是不知道,这出戏的结局,会不会最终只是画了一个并不圆满的“O”呢?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