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张牧师的“阿爸付账”及其他

近来,美州内外,颇不安静,尤其是在那自诩为“蒙恩”的圈子里。怪事年年有,今年到我“教”。听闻一位姓张的“老四”,如今摇身一变,成了“张牧师”,正在四处宣讲他那惊世骇俗的成圣之道——赖账。

他说,他曾在美国欠下百万巨款,医院追债,他便两眼一闭,两耳一塞,口中念念有词:“I don’t speak English!”。这招数,倒也不新鲜,街边的泼皮无赖,遇上官府,大约也是这般光景。但张牧师之高妙,在于他能将此等行径,升华到神学的高度。他说,这叫“信心”,是“上帝的恩典”。

我于是悟了。原来“恩典”二字的真解,竟是“欠债不还”。这真是个伟大的发明!想我泱泱中华,几千年来,都教人“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”,孔夫子、孟夫子,劳碌一生,也不过说了些“仁义诚信”的陈词滥调。哪里比得上张牧师一句话来得石破天惊,振聋发聩!从此,信徒们大可不必为房贷、车贷忧愁了,银行催款,便可挺直腰杆,告之曰:“勿扰!此事我已交由我‘阿爸’处理,尔等若有信心,可自行祷告领取!”

张牧师的“见证”里,还有一个极富变化的人物——那追债的。时而是位香港弟兄,时而是位广东姐妹,仿佛是个不定性的“量子态”讨债人。你无法同时确定其性别和籍贯,一观测,就“坍缩”成另一个模样。这大约也是“神迹”的一部分,是上帝为了考验张牧师,特意派来的“雌雄莫辨”的天使罢。

更有趣的是,面对这位天使的催逼,张牧师气定神闲,指着天说:“找我阿爸去!”

这话术,实在是高。它巧妙地将个人信用的危机,转化为了对方信仰的考验。你若信,就该知道我阿爸“千山牛,万山羊”,富甲宇宙,区区百万,不过九牛一毛;你若不信,那你就是“小信的人”,怎配与我这“大有信心”的仆人对话?一来一回,债主反倒成了理亏的一方,不仅钱没要到,还得回去反省自己的祷告是不是不够虔诚。

鲁迅先生曾说:“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”。如今看来,这话或许也适用于某些“神的仆人”。他们不惮以最厚的脸皮,来构造自己的“神迹”。普林斯顿的访问学者没有医保,医院的账单可以沉睡六年,追债公司的人一听祷告就吓得四年不敢上门——这些,在他们口中,都不是谎言,而是“上帝独特的作为”。

最令人“感佩”的,是张牧师对“恩典”的终极解释。他说:“什么叫恩典,你欠债该还,欠债不还了,这就叫恩典。”

妙哉!妙哉!这一句话,胜读十年神学。它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,提炼成了一套适用于市井无赖的生存哲学。原来我们都误解了《圣经》,耶稣说“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”,其深意竟是,我们只管欠着,自有“阿爸”去还给凯撒,而我们,只需“感恩”便好。这等好事,岂不是天上掉馅饼?不,是天上直接掉钱,还帮你把债主挡在门外。

于是乎,一个虚谎、耍赖的故事,竟成了“荣耀的见证”,在一个个教堂里被传颂,引来一片“阿门”与赞叹。听者满心欢喜,仿佛自己也得了那赖账不还的“真传”,从此便可横行于世,万事有“阿爸”兜底。

这究竟是在见证上帝,还是在侮辱上帝的智慧?是在传播福音,还是在败坏人的道德?

我看不懂,但大受震撼。

或许,我们正处在一个“神棍”辈出的时代。他们穿着圣洁的袍子,讲着云端的故事,底下却全是鸡鸣狗盗的算计。他们将无耻当有趣,把无赖作见证,还总能收获一群糊涂的信众,为之鼓掌,为之流泪,为之奉献。

看着台上口沫横飞的张牧师,和台下听得如痴如醉的善男信女,我仿佛看到了一出极其荒诞的滑稽剧。只是这剧,既不好笑,也非神圣,只让人觉得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凉。

罢了,罢了。也许正如张牧师所说,是我“信心”太小,理解不了这等高深的“恩典”吧。我还是老老实实,信我的“欠债还钱”,做我的本分人罢。至于那百万巨款,就留给“阿爸”和他的好儿子去“同心合意地求”吧。阿门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“马兰花开,二十一”,不仅仅是一首天真烂漫的儿歌

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活生生、会痛会怒的人,他们要的是一个从头到脚、从里到外都符合他们想像的完美抗争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