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斯的“历史新发现”
万斯先生的高论,如同在盛夏的午后,一本正经地宣布太阳从西边升起,还振振有词地搬出“日落理论”。他那句“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……它们最终都以某种谈判告终”,初听之下,让人不禁肃然起敬。毕竟,不是谁都有勇气在光天化日之下,对历史教科书进行如此颠覆性的“重新定义”。这绝非简单的口误,而是一种精神上的“逆行”:当普京沿着悬崖倒车前进时,他也踩着油门倒着开,只为了捧老板的爹的场。
他不是没有读过书,而是把书中的知识嚼烂、吞下,然后又以一种令人费解的方式吐了出来,混合着他所信奉的政治神学,变成一团混沌的浆糊。二战的结束,是盟军将铁蹄踏入柏林,是希特勒在地下室里饮弹自尽,是日本在两颗原子弹的蘑菇云下无条件投降。那不是什么“谈判”,那是实力悬殊、意志决绝的“单方面宣判”。盟军没有跟希特勒讨价还价,没有问他想保留哪块领地,更没有跟东条英机商量“大东亚共荣圈”的最终版本。历史的真相是:胜利者对失败者做出了最后的裁决。
如果按照万斯先生的逻辑,是不是我们该想象这样一幕滑稽剧:艾森豪威尔将军带着一盒上好的雪茄,在总理府的残垣断壁前与希特勒共进下午茶,商量如何和平过渡?又或者麦克阿瑟将军与东条英机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前,先就日本天皇的去留问题进行了漫长的磋商?这哪是历史,分明是《疯狂动物城》里的剧本。
将历史的无情审判美化为“某种谈判”,其背后隐藏着一种危险的“动机性推理”,万斯先生并非真的不知道历史,他只是需要一个与他政治立场相符的历史版本。他所代表的政治阵营,急于证明强权和武力是可避免的,和平与交易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。因此,他们必须将二战这样的正义之战,也重新描绘成一场可以“谈判”解决的冲突,以此为今天对普京的绥靖政策,寻找历史的合法性。
这届美国政府没有战略思维,不要盟友?万斯先生的言论,恰恰印证了这一点。在政治学中,这是一种对“现实主义”的粗暴误读。真正的现实主义者,如基辛格,深谙力量平衡、地缘政治和联盟的重要性。而万斯先生所推崇的,不过是一种孤立主义和交易主义的混合体,它无视盟友体系作为美国全球霸权基石的价值,将国家关系简化为一场场零和博弈的商业谈判。他们以为,只要把俄罗斯都当成潜在的“生意伙伴”,就可以用“灵活”的手段解决一切。
Kristy替我们问的那个问题,才是真正切中要害:特朗普政府向普京屈膝,会发出什么样的信号?
答案不言而喻,且振聋发聩。当美国的核心圈子里有人公开宣称“二战都可以谈判”,当他们面对俄罗斯侵略者时,不是团结盟友进行坚决的制裁和援助,而是想着如何“谈判”割地,这信号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了:美国的决心是可动摇的,盟友是可以被抛弃的。
历史的讽刺性就在于,当有人声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时,他们却选择性地遗忘了美国之所以伟大的基石,那是在二战的废墟上,用鲜血和牺牲建立起来的、以盟友为中心的世界秩序。而现在,他们试图用一套看似精明的胡言乱语,将这栋宏伟的建筑,一点点地拆解。
万斯先生的书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的、充满恶臭的残渣。而我们,则不得不面对这股从美国精英阶层弥漫而出的“智慧”异味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