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止杭州是“便州”,整个信息环境,不都成了一个巨大的化粪池吗?

今天来唠唠杭州有味道的新闻。说实话,这事儿闻着上头,想起来更上头。

杭州,一座便京?

话说G20峰会那会儿,杭州可是风光无限,什么人间天堂,什么创新之都,那叫一个洋气。结果呢,这几年下来,别的没记住,就记住两件事:房价和粪水

2020年,西湖区那边,国企老大直接把厨余垃圾的精华灌进了自来水管,让湖埠村的乡亲们结结实实地来了个体内循环,那味道,据说比老坛酸菜还足。这事儿当时闹得不小,官方也出来辟谣式通报,最后把锅甩给几个具体操作的,反正临时工这个物种,在中国是永远不会灭绝的。大家寻思着,这总该是底线了吧?毕竟,你总不能让人一边厉害了我的国,一边喝着八宝粥一样的自来水吧?

你别说,还真能。

这不,到了2025年的7月,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,又来了。这次更直接,整个余杭区,甚至杭州好几个区的自来水都弥漫着一股老鼠尸体的销魂气味。水务公司一开始还说是千岛湖原水波动,搞得千岛湖跟个情绪不稳定的渣男似的,说变就变。

老百姓的鼻子可不是摆设,那股子直冲天灵盖的味儿,骗不了人。于是乎,山上排队接泉水,超市纯净水卖断货,朋友圈里大家含泪吟诗:粪水熏得千家醉,只把杭州作便州。这文采,要是李白杜甫在世,都得点个赞,然后默默打开矿泉水瓶。

国企的滤镜与信息的马桶

你看啊,一出事,国企永远是那副浓眉大眼的样子,形象永远进步和正面2020年那个排污的西湖环境集团,听听这名字,环境两个字多有迷惑性,结果干的是把有机肥原料直送到你家水龙头的买卖。这次的水务公司也一样,先是轻描淡写水质波动,等实在瞒不住了,才开始多部门介入调查

这就像什么呢?就像你家开着一个五星级酒店,天天宣传自己的床单被罩都是爱马仕的,结果客人一掀被子,底下是陈年老垢。国企就擅长干这个,门面功夫做到极致,里子早就烂透了。它们的责任是向上负责,是对那顶乌纱帽负责,至于底下喝水的韭菜们,情绪稳定就行。反正水里有点儿味儿,死不了人,就算真拉肚子了,不也正好促进内循环,拉动GDP嘛。

更有意思的是评论里提到的那个对比:当年骂日本排核废水那股劲儿,现在去哪儿了?

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。这是一种选择性正义感。骂日本,那是民族大义,是爱国,流量密码,安全又高尚。你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,把哥斯拉都骂出来,没人敢说你一个不字。可你要是敢对着家门口的粪水刨根问底,问问这水务公司的领导跟哪个部门的领导是亲戚,问问这监管部门是不是也用同一个水源,那你可能就寻衅滋事了。

这就是信息流的马桶化。官家想让你看到的,比如娃哈哈内部那点鸡毛蒜皮的豪门恩怨,能瞬间冲上热搜,让你吃瓜吃到撑。为啥?因为这瓜安全,还能顺便引导一下国进民退的舆论,你看,民企就是不行吧,还是得靠我们根正苗红的。

而那些真正关系到你身家性命的,比如你喝的水是不是加料了,你呼吸的空气是不是醇厚,这些信息就像被冲进了马桶,你想捞都捞不着。就算偶尔有几条漏网之鱼浮上来,也会被迅速定义为谣言,然后就是一套删帖、封号、喝茶三连。

久而久之,大家就都学会了在一个充满便味儿的信息环境里,闻着臭气,高喊真香。从这个角度看,何止杭州是便州,整个信息环境,不都成了一个巨大的化粪池吗?大家在里面奋力扑腾,还以为自己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呢。

所以说,杭州这粪水事件,绝不仅仅是水管接错了那么简单。它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某些部门的傲慢与失职,照出了信息管控下的选择性沸腾,更照出了我们每个人,在面对生活中的异味时,那种想怒不敢言,想问不能问的集体困境。

这几天,娃哈哈纯净水可能是你们最忠实的朋友了。毕竟,在便州里,能喝上一口干净的水,已经是一种奢侈的幸福了。

 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“马兰花开,二十一”,不仅仅是一首天真烂漫的儿歌

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活生生、会痛会怒的人,他们要的是一个从头到脚、从里到外都符合他们想像的完美抗争者

论张牧师的“阿爸付账”及其他